
什麼是網路跟蹤?
網路跟蹤的定義非常簡單:利用網路或其他電子方式對特定的受害者進行騷擾和恐嚇。
常見的行為包括(但不限於)追蹤某人的位置並監控其線上和現實世界的活動。網路跟蹤者的常見行為包括在受害者的汽車上安裝 GPS 裝置,在其手機上使用定位間諜軟體,或透過社群媒體持續追蹤受害者的行蹤。
網路跟蹤的例子還包括恐嚇受害者或打擾其生活的其他行為。例如,網路跟蹤者可能會在社群媒體上鎖定受害者,進行惡意攻擊並傳送威脅訊息,也可能會侵入電子郵件並與受害者的聯絡人進行交流,包括其朋友或甚至雇主。社群媒體跟蹤可能包括偽造照片或傳送威脅性私人訊息。通常,網路跟蹤者會散佈惡意謠言並進行不實指控,或甚至製作和發佈報復性色情內容。他們還可能盜用其身份並建立假冒受害者的社群媒體資料或部落格。
卡巴斯基的跟蹤軟體狀況報告指出,網路跟蹤是對全球所有人的嚴重問題。2023 年,超過 31,000 人受到網路跟蹤的影響,比前一年增加了 5.8%。近 40% 的報告受訪者表示其曾受到現任或前任伴侶的暴力對待,而大約八分之一的受訪者透露其曾在現任伴侶的手機上安裝或設定跟蹤功能。
所以,我們現在知道了網路跟蹤的定義。哪些人容易成為其受害者呢?您可能會對此很驚訝。雖然大多數網路跟蹤受害者是女性,但其實有 20% 至 40% 的受害者是男性。
網路跟蹤並非單純在社群網站上追蹤他人。網路跟蹤的意圖是恐嚇或造成他人的恐慌。
網路跟蹤的常見跡象有哪些?
網路跟蹤的受害者各不相同,因此各個案件的性質也可能有很大差異。然而,網路跟蹤者一般而言會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行為:
持續和過度的接觸
定期傳送訊息並嘗試進行聯繫和/或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送大量訊息。
過度讚美的訊息內容
為大量社群媒體貼文和照片點讚或撰寫正面評論(尤其是較舊而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尋找的貼文和照片),或主動贈送過多禮物。
威脅和侵犯
惡意、威脅性或勒索性的評論,威脅在公共空間中發佈受害者的相關個人資訊或色情內容。
追蹤並嘗試獲取個人資訊
試圖入侵受害者的裝置、相機或社群媒體資料,或建立社群媒體假帳號來聯繫受害者。
性暗示和露骨行為
傳送露骨的色情訊息和影像,並強迫受害者接收。
如果受害者或了解相關情況的第三方要求網路跟蹤者停止不當行為後其仍繼續騷擾,則構成了更嚴重的網路跟蹤案件。
網路跟蹤會造成什麼影響?
網路跟蹤侵犯個人隱私權,並強迫他人進行非自願的接觸和行為。因此,網路跟蹤的影響可能嚴重且廣泛,包括:
情緒:許多網路跟蹤的受害者可能會出現憂鬱、焦慮和壓力症狀,並可能因此對整體心理健康產生長期影響。
生理:除了跟蹤者施加身體暴力的風險外,心理上的影響也可能連帶造成生理影響,例如:睡眠習慣改變、健康飲食規律改變。
心理:網路跟蹤的受害者甚至可能在騷擾停止後也很難重建對他人的信心和信任,並可能影響與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日常互動而不僅是在網路上。
如何避免在網路上受到跟蹤
您可以嘗試在搜尋引擎上搜尋自己,了解潛在的網路跟蹤者能在網路上找到有關您的哪些資訊。您可能會大吃一驚,原來要跟蹤您是那麼地容易,甚至還能搜尋到您的住家地址、電話號碼和其他個人詳細資訊。
您也應檢查他人能透過您的朋友和家人的社群媒體收集到多少有關您的資訊。例如,有心人士或許能得知您去過哪間餐廳、和哪些朋友相見,或您下次度假的地點和時間。
您甚至可能會發現他人上傳假冒您的內容:假冒部落格或其他帳號,並具有您的電話號碼或住家地址。
網路跟蹤者的第一步都是使用搜尋引擎搜尋受害者並收集能找到的一切資訊。讓相關資訊盡可能難以獲取就能避免成為受害者。
保護自己避免網路跟蹤者侵害的建議
增強隱私設定
從自身的資訊內容開始。仔細檢查社群媒體帳戶,如果尚未開啟高強度的隱私設定,請將其開啟。
- 將貼文設定為「僅限好友」,讓只有認識的人才能查看。
- 請勿在社群網路上公開自己的地址或電話號碼。(甚至應該使用單獨的社群媒體電子郵件地址)
- 如果需要將電話號碼或其他私人資訊告知朋友,請在私人訊息中進行,避免以公開貼文的方式提供。
- 在社群媒體帳號中使用無法分辨性別的名稱或綽號,避免使用真實姓名。
- 將社群媒體個人資訊中非必填的欄位(例如:出生日期)留空。
- 只接受您實際見過面的人的好友請求。將您的社群網路設定為僅接受來自朋友的朋友的好友請求。
- 停用地理定位設定,並建議也停用手機上的 GPS 定位。
如果社群媒體帳號外的其他網站上也具有其他個人資訊,建議將其刪除。如果在相關資訊中出現了身分證字號,Google 將協助將其刪除,而某些資料則可能需要聯絡第三方網站才能進行刪除。如果您需要用於業務或註冊網路網域的郵寄地址,請使用郵政信箱地址或辦公室地址(例如:會計師事務所地址),避免使用住家地址。
在使用線上約會服務時,請勿在網站上或透過電子郵件提供您的 ID 資訊。只將電話號碼提供給您實際見面過且願意再次見面的人。最好的安全建議是完全避免在網路上提供全名,只提供您的姓氏。
請對任何要求提供個人資訊的電話或電子郵件保持警慎,無論其內容多麼真實或合理。如果來電的是銀行或信用卡公司,請掛斷電話,然後使用另一部電話回撥(例如:如果其撥打家用電話,請使用手機回撥)以進行確認,並使用相關書面文件上所提供的總行或分行電話號碼,而非稍早通話中所提供的號碼。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提供身分證字號。
保護您的電腦和手機
如果您的智慧型手機或電腦已遭到駭客入侵,不論如何保護資料都將無濟於事。為了防止在網上被跟蹤,請務必針對網路活動採取基本的安全措施。
- 對公共 Wi-Fi 保持警慎,因其很容易受到駭客攻擊。如果需要使用咖啡廳或飯店所提供的網路,最好使用虛擬私人網路(VPN)來防止任何人竊聽通訊內容。無論您身在何處,卡巴斯基 VPN 都能提供您安全的連線。
- VPN 還能隱藏 IP 位址,避免位址被用於追蹤網路供應商帳戶進而追蹤地址、信用卡號碼等。
- 留意放置智慧型手機的地方。以無法察覺的方式安裝間諜軟體並不困難,手機被留在桌上幾分鐘的時間就已足夠。
- 確保手機和電腦受到密碼保護。使用高強度密碼,避免使用容易猜測的密碼,並定期更改密碼。
- 使用反間諜軟體偵測是否安裝到任何惡意軟體,將偵測到的惡意軟體進行刪除,更保險的方式是備份資料並將裝置恢復原廠設定,以確保間諜軟體被徹底根除。卡巴斯基的防毒軟體提供 PC 和 Android 版本,能確保所有裝置的安全。
- 社群網路帳戶在使用後務必登出,避免在不使用的時候維持登入狀態。
- 對想要存取 Facebook 或其他聯絡人清單的應用程式保持警慎,應確認其需要這些資訊的用途。
- 讓專業人士檢查裝置,確認是否具有任何惡意軟體或隱藏的追蹤裝置而讓網路跟蹤者能夠監控活動。
擬定安全計畫
以上列出的所有線上措施都是更全面安全計畫的一部分,能讓您在數位世界和現實世界中盡可能受到更多保護。您還可以再額外採取以下措施:
- 評估居家安全以及潛在容易受到攻擊的狀況。
- 請家人和朋友不要未經同意在網路上分享您的相關資訊或內容,並請他們不要與任何您認為正在跟蹤您的人接觸。
- 當您需要更專業的協助時,請聯繫適合的相關單位,例如:政府設立的協助專線和專業資源。
- 向相關平台、社群媒體業者和警方通報網路跟蹤的相關狀況。
- 對跟蹤或騷擾行為進行存證,備份證據並提供給警方進行進一步調查。
什麼是網路交友詐騙?
網路交友詐騙是一種詐騙或欺騙行為,其中不法人士建立假冒的線上身分來欺騙特定受害者。網路交友詐騙人士可能會引誘受害者提供私密照片或影片並進而進行勒索,或也可能故意發展關係並在其後以發生緊急情況為由而索要金錢。
網路交友詐騙人士通常很有說服力,但仍有多種跡象能拆穿其騙局。
- 如果其所有的線上照片都是自拍照或攝影特寫照片,沒有其他朋友或家人,各種內容之間也沒有前後關係,那很有可能就是網路交友詐騙。
- 使用搜尋引擎對約會網站上的線上照片進行反向搜尋,可能會發現有多個線上個人檔案,雖然具有相同的照片但名稱卻不同。
- 詢問是否可以使用視訊軟體進行視訊通話。有趣的是,網路交友詐騙人士通常就會找藉口拒絕,然後就再也不會繼續聯絡了。
如果遭受網路跟蹤該怎麼辦
如果您在網路上受到跟蹤,不要等待並希望問題會自動消失,應立即採取行動。
- 向網路跟蹤者明確表示您不想與其接觸。將相關內容以書面形式進行記錄,並警告跟蹤者,如果其繼續騷擾,您就會去報警。在明確警告後,請完全不要再與其進行接觸。
- 如果網路跟蹤者仍繼續騷擾,請立即報警。許多警察部門都有專門的網路跟蹤處理小組,但他們不會著重於網路跟蹤的發生過程。如果您實際受到威脅、騷擾或恐嚇,警方就會進行處理,無論是透過社群網站、電子郵件還是手機上的間諜軟體。
- 如果您認為有人透過間諜軟體跟蹤您,請不要使用自己的電腦或手機來尋求協助,請使用家人或朋友的手機。
- 請專業人士檢查您的電腦和手機是否具有間諜軟體或帳戶受到入侵的其他跡象。
- 變更所有密碼。
- 如果遭受社群媒體跟蹤,請使用隱私設定來封鎖跟蹤者,並向社群業者通報不當行為。大多數社群網路的幫助和支援頁面中具有針對如何報告網路跟蹤行為的明確說明。
- 如果您曾經收到辱罵性或威脅性電子郵件,您可能已知道跟蹤者的網路服務業者(ISP),也就是電子郵件地址中 @ 後面的字詞。請聯絡 abuse@domainname 或 postmaster@domainname。大多數網路服務業者都非常重視網路跟蹤。如果網路跟蹤者使用的是 Gmail,則可以使用 https://support.google.com/mail/contact/abuse 的通報機制。
- 您也可以將騷擾性電子郵件自動分類至分開的資料夾中,如此一來便無需閱讀。
- 如果您認為網路跟蹤者來自工作場所,則請告知您的雇主。
對任何相關通訊內容進行存證並備份,包括您自己的通報內容、警方報告和來自網路業者的電子郵件。將證據備份至 USB 隨身碟或外接式硬碟上。
網路跟蹤相關法律
網路跟蹤屬於騷擾相關的法律,例如:美國 1994 年《反對婦女暴力法案》和英國 1997 年《騷擾防治法》。加州於 1999 年制定了第一部州級法律,將網路跟蹤定為犯罪行為,其他州於此之後也紛紛效仿。
幸運的是,網路跟蹤現在被視為嚴重的犯罪行為,因為網路跟蹤能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但只要採取相關措施就能避免成為受害者。
相關連結
推薦產品
網路跟蹤的常見問與答
什麼行為可被視為網路跟蹤?
網路跟蹤是使用電子或數位方式騷擾或跟蹤他人的行為,包括監視他人的活動、跟蹤他人的線上或線下行蹤地點、激怒或恐嚇他人、洩露他人的個人和私人資訊,或利用他人的資訊來從事不法或盜用身分。網路跟蹤能透過幾乎任何數位通訊方式進行,例如:電子郵件、社群媒體、網路論壇、即時通訊工具等。
我能如何保護自避免受到網路跟蹤?
您可以採取多項措施來降低受到網路跟蹤的風險。首先應確保您在網路上的個人資訊越少越好。安裝防間諜軟體和其他安全解決方案能在技術層面上防止惡意人士查看您的活動,安全計畫方案也能幫助您保障線上和線下的安全。
如果受到網路跟蹤該怎麼辦?
最重要的是,不要獨自應對網路跟蹤。如果能讓更多相關人士深入了解情況,他們就越能提供實際幫助。因此,請通報相關線上平台的業者和警方,且確保值得信賴的朋友和家人了解相關情況,以便網路跟蹤者無法利用他們及其線上活動獲得您的更多相關資訊。
網路跟蹤行為有什麼法律後果?
網路跟蹤行為的法律後果根據所在國家以及其犯罪性質和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許多國家會根據其嚴重程度和當地法律處以罰款、限制令和監禁等法律刑責。
除了監禁外,相關單位還能以限制令、禁制令和跟蹤保護令的方式禁止犯罪者與受害者進行接觸,而違反此類法令則將導致更嚴厲的刑責。